热点动态 报考指南 初证考试 继续教育 培训动态 网络教育 成人教育 开放大学 考试动态 报考指导 备考资料 一建继教安排 二建继教安排 二造管理 二造实务 报名条件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证书领取 培训动态 报考指南 图书教材

东营 :深化实施八大工程 扎实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

时间:2024.05.22 13:19:05   点击:

东营市将化工专项行动作为“一号工程”部署推动,始终坚持“标本兼治、夯基固本、治本攻坚”工作主基调,以“五张清单”为载体,聚焦“一防四提升”,一项一项抓整治,一项一项抓提升,推动全市化工和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深挖彻改重大事故隐患1029项,相关工作做法被国务院安委办督导帮扶组简报刊发18次,省简报刊发27次,梳理典型做法49项,制度成果20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深化实施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工程。聚焦重大安全风险,精准施策,精准治理。一是深化重大危险源“消地协作”督导检查机制,对256家重大危险源企业,1106处重大危险源完成了两轮“全覆盖”检查,企业自查隐患8369项,市级交叉检查问题隐患7206项,全部整改销号。二是对全市涉及苯乙烯、丁二烯、有机硅、液氯生产等24家高危细分领域企业开展深度诊断,整改消除问题隐患1289项。组织制定环氧乙烷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作为全省标准推广实施。三是对全市排查评估的2022年4家企业8套、2023年5家企业7套老旧装置“一装置一策”123项问题隐患落实情况进行全覆盖“回头看”。2024年新排查4家4套符合整治范围的老旧装置,全面开展深度评估,核定安全风险等级,查找问题隐患74项,全部制定“一装置一策”整改提升方案。四是组织对全市34处中小油气储存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发现16处较高安全风险企业问题隐患全部“清零销号”,完成风险降级。五是全面排查全市85家企业的127处液化烃储罐区,建立“一罐区一档”,评估确定较高风险储罐区21处,问题隐患全部整改闭环,完成风险降级。


(二)深化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工程。以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为抓手,深挖细查,坚决消除事故隐患。一是明确排查整治重点任务,派出专家2315人次,深挖彻改重大事故隐患1029项,全部落实整改,检查发现的重大隐患数较往年提升了15%;执法检查企业746家次,立案处罚175家次,处罚金额513.9万元;针对各级部门检查的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16家企业,停产整顿4家企业,曝光典型案例12家次。二是严控高危作业场所人员数量限制。指导企业划分高危场所2326处,修订相关制度文件400余份,完善企业端信息化平台人员聚集风险监测预警功能,利用人员自动定位、电子围栏技术,严密防范人员聚集风险。三是扎实开展受限空间、防高处坠落、违规电气焊作业和违规施工、外包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四个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安全风险。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350余人次,抽查企业单位1254家次,消除问题隐患446项。四是抓好危化品企业装置设备带“病”运行专项整治。指导企业自查发现隐患790项,各级应急部门检查隐患736项,全部整改完成并录入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综合服务系统,打卡子的问题隐患得到彻底整改和有效预防。五是紧盯环保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摸排2023年以来化工、化学制药和危化品企业环保设施新建、改造项目53个,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整改消除68条问题隐患。制定《关于建立化工企业环保设备设施安全监管协调联动机制的通知》,实现与生态环境部门建设项目审批、环保设备设施、监管执法等数据资源共享,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三)深化实施化工产业安全发展格局重塑工程。严格源头准入减少增量,分类治理优化存量。一方面,强化《东营市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刚性约束,严格限制新建剧毒化学品项目,从严审批涉及一二类急性毒性气体的和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的高风险建设项目。另一方面,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分类治理,综合采取重点监管执法、淘汰替换奖补等措施,推动企业淘汰关闭,并在全省率先完成4个化工园区的扩区并点,积极推动第二批2个化工园区开展扩区工作。截至目前,先后淘汰关闭企业31家,停产整顿企业12家,搬迁入园企业21家,改造提升39家,发展壮大企业45家,化工企业集约集聚发展效应更加明显。


(四)深化实施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工程。坚持系统治理,示范突破,持续提升化工园区整体性风险防控水平。一是引导化工园区持续开展“十有两禁”整治提升,东营7处化工园区基本达到了D级较低安全风险,配合省专班完成7处化工园区起底式检查评估核验,发现问题87项,督促各园区制定“一园区一册”提升方案,对标对表开展问题整改。二是推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工作。严格落实省有关化工园区外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指导意见,实施精准引导,优化存量结构,有序推动企业搬迁入园。截至目前,推动21家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全市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52%。三是扎实推动东营港化工园区重大风险防控项目建设,用好1500万中央补助资金,指导园区优化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强化泄漏监测设备配备,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预防体系,建成全国首家“5G+”智慧化工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安全智能化管控平台已试运行,已完成自验收,正在筹备市级验收。


(五)深化实施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改造工程。聚焦“两个根本”,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工程。自动化改造方面。完成13家溴素、常压自动充装和涂料行业以及3家硝化企业自动化改造,涉及五种高危工艺的50套装置已完成全流程自动化改造。爆炸风险装置改造方面,115家企业157套装置已达到验收标准。13家石油化工企业完成智能巡检机器人试点建设,全市75家精细化工企业完成了“四个清零”。全省5类重点工艺“三化”改造现场会中,过氧化、氯化2类危险工艺“三化”改造现场会在东营市召开,形成了示范。同时,争取“三化”改造奖补资金188万元,进一步巩固自动化改造成果。信息化建设方面。拓展市危险化学品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功能建设,汇聚全市282家危化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特殊作业、人员定位、智能视频监控等有关数据,接入全市306处加油站智能、46处固定动火区域视频监控信息,并与省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完成数据交换,实现数据互通互联。深化信息化系统应用治理成效,指导企业建设完善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系统,开展线上隐患排查,系统运行优良率达到99%以上。开展人员定位和特殊作业系统建设应用专项治理,指导企业全部建成“一企一册”问题台账,深挖系统建设应用问题2631项,严格销号管理,推动专项治理走深走实。加强重大危险源企业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运行值守,通过视频“点对点”调度,现场约谈等方式,固化长效运行机制,确保系统各项指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全省特殊作业和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应用推进会上,东营市围绕建成“能用、好用、管用”信息化系统作典型发言,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六)深化实施化工安全智慧赋能工程。借助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打造两大示范工程,科技赋能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一是打造“智慧库区”示范工程。以神驰仓储为试点,研究打造了以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平台为基础,以视频监控、紧急切断、气体检测、雷电预警4大系统为支撑,以人员定位、智能巡检、气云成像泄漏检测等N种功能为辅助的“1+4+N”智慧库区,在东营市10处大型油气储存基地中广泛应用。二是打造“1+3+16”智能监测预警示范工程。建设1个市级危险化学品智能监测预警平台,聚焦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作业、重点岗位3类管理重点,利用AI智能分析、人员定位技术,对装卸区人员爬罐、特殊作业监护人缺失等16种违规行为进行主动捕捉并分级预警处置,推动安全生产从“被动预防”向“主动发现”转变。同时,不断深化“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指导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工艺生产报警优化管理系统、自动化过程控制优化系统、设备完整性管理与预测性维修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工作,进一步丰富信息赋能功能场景。


(七)深化实施安全监管效能提升工程。强化网格化、差异化、精细化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一是强化驻点监督和安全包保。为460家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两人一企”驻点监管措施,制发驻点监督工作指引,指导各级驻点监管人员累计驻点企业6900余家次,发现问题隐患9577项。确定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包保领导干部353名,具体工作人员373名,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安全包保活动5900余家次,累计发现问题10769项。常态化开展驻点监管人员履职能力考核评估和督导抽查,提升驻点人员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东营市经验做法被省专班借鉴制定《全省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两人一企”常态化驻点监督工作指南》,形成了示范。二是规范实施“两单两卡”。制发岗位风险清单、职责清单、操作卡、应急处置卡模板,指导企业建立标准化的“两单两卡”12000余份,指导企业狠抓“三基三律”,夯实管理基础。三是实施评估分级。强化“四从严,一跟进”执行标准,全面完成320家企业的末次评估分级工作,共评出红色企业23家,橙色企业196家,黄色企业98家,蓝色企业3家,实施分类差异化监管。印发《东营市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分级分类监管长效机制(试行)》,以持续整改提升为主线,以实施动态监管为抓手,以分级分类监管为着力点,明确10项具体措施,持续增进安全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性,推动企业不断自我修复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已开展专题培训7期,推动企业整改末次评估问题10542项,企业通过“五个回归”溯源分析新排查问题隐患581项;27家企业申请等级提升并完成了现场复核验收。结合危险化学品攻坚整治行动,对50余家红、橙色企业开展检查,拟对3家蓝色企业简化标准化评审程序。


(八)深化实施责任落实网络建设工程。压紧压实各级各方面责任,织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网络。一是强化安全意识。采取“室内学习与室外体悟、常态化宣讲与‘定制化’研读”等相结合方式,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入脑入心。截至目前,全市上下开展专题培训27场,各级政府网站开设学习专栏,宣传推介专篇200余篇,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主流媒体和政务新媒体,开展安全生产宣讲等活动700余次;353名包保领导干部及373名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将宣讲作为安全包保的必修课,组织宣讲2600余次。二是抓好全国企业主要负责人主体责任视频培训班成果转化。分县区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议8期,广泛开展专题宣讲,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和影响力,压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三是压实政府部门责任。完成“两办”意见落实情况专项督查,推动整改“两办”意见落实方面的短板弱项126项,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消除责任落实盲区。四是深化安全文化建设。以制度建设、体系打造、文化引领“三个维度”建设为抓手,引导企业成立“奥约安全联合会”“河口企业家协会”等团队组织,互助共进广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培育了一批像奥星石化、赫邦化工、神驰石化一样的优秀安全文化示范点,示范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东营市在全省安全文化现场观摩会上作典型发言。组织召开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进会议,以点带面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文化要素建设运行水平,深化工作成效。五是提高安全生产履职能力。专项行动以来,通过新聘、内部调整等方式,不断强化危化品专业监管人员力量配备。截至目前,市县两级新增危化品安全监管人员19人,其中具有化工及相关专业学历人员18人;市县两级危化品安全监管人员共计70人,其中具有化工及相关专业学历人员53人,专业监管力量配比达到75%以上。六是深化安全培训实效。全面完成工伤预防能力培训提升工程,完成903名三类包保责任人和4150名三类重点人员集中轮训,并将企业一线员工纳入培训体系,分类制定仪表自动化、化工装置等8类线上培训内容,累计培训一线员工22188人。筹措资金600余万元,建设完成教考一体的东营市特殊作业实训基地和东营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年培训考核7万余人,示范引导培训教育空间网络建设,打造出东营石油化工安全应急培训基地、东营市科技职业学院化工安全培训中心等一批化工实训基地以及奥星石化、垦利石化等一批典型企业培训空间,通过理论、实操、模拟仿真培训方式,对危化品从业人员提供针对性安全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危化品从业人员素质能力。


原文地址:http://yjt.shandong.gov.cn/xwzx/dtzx/202405/t20240522_4731087.html


同创学院企业安全内训,咨询热线400-999-4365!

 

专注安全工程领域培训

上海市人事考试中心指定全国注安考试报名确认点

上海市优秀职业认证培训品牌

上海市安全生产协会理事单位

 

课程咨询热线:400-999-4365

 

同创学院官网:www.zhikao365.com

1673336739287407.jpg